如果提前遇到20后的父母,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波動?
此前有人策劃了一項“遇見二十年后的父母”的實驗:將父母化妝成老去的樣子,兒女們則直接和“20年后的父母”對話。
剛開始時看到化妝后老去的父母,兒女們還覺得好玩兒,開心的評價著妝容和模樣。
38歲的女兒調皮地說:“我剛才還說你是老帥哥,他化妝化得不太帥。”
21歲的女兒第一眼看到爸爸,笑了,說了一句:“跟爺爺挺像的。”
但是慢慢地,看著眼前最親密的家人一瞬間“老”去,很多人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……
“不行了,我看不了我媽這樣。”
“如果有一天我媽老了,或者沒有媽了。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。”
如果提前遇見20年后的父母,你現在將以怎樣的方式和父母相處?
你一周能和父母聊幾句話?你知道父母的最近在做什么嗎?父母知道你最近的近況嗎?
曾經網上有關于“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”的討論,而選擇屏蔽的理由無非是不想讓他們擔心、減少矛盾和麻煩、沒時間解釋、代溝太重,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等等。
但隨著成長,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,不少父母都試圖通過朋友圈了解孩子的生活。
父母不僅在背后默默關心著孩子,更甚他們心里想著“不給孩子添麻煩”。
綜藝節目《向往的生活2》中,演員黃磊談到有一次好不容易擠出時間想去看父親,爸爸卻總在電話里說:“你別來了,難得回家一趟,好好陪陪孩子。”
而在場的歌手張杰也深有感觸地補充說:“他其實嘴上讓你別去,其實你去了,他還是會很開心的。”
正如黃磊在節目中說:“中國式的父母有一個特點,叫不給孩子添麻煩。”
這一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坎。的確,父母總是怕你忙,怕你兩邊跑太累,他們總是先想著你。但只要你回家陪陪他們,聊點什么,父母打心底里都是開心的。
綜藝《做家務的男人》中,魏大勛在媽媽生日那天帶著父母一起拍婚紗照、切蛋糕、看一家三口從小到大的照片……
作為演員平時工作忙,他回家呆著的時間也很短。那天看著父母臉上難以掩飾的開心,魏大勛反問自己:“為什么這件事我到現在才辦呢?”
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曾做過一個街頭采訪。采訪者給每個人一張表格,這張表格上有900個格子,而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,正好一共900個月。一個格子一個月,這一張圖,就是一個人的一生。
記者問一個女孩:“你今年多大?”女孩答:“25歲,也就是300個月。”“那你試著劃去表格上前300個格子。”
記者問:“你父母今年多大?”女孩說:“67歲。”“那你算下父母還剩多少個月?”“按75歲算的話,還有8年,也就是96個月。”
記者掏出彩色筆,說:“那你試著,劃出那最后96個格子,這是你父母最后的人生光陰。”女孩接過筆,劃著劃著,便泣不成聲。她說:“沒想到會這樣,總覺得他們還年輕,還能活更久。”
記者接著問:“你一般一年能在家呆多久?”“基本一年也就回去一次,一次一周。”“那你計算下,你這一生,還能陪父母多久?”“8年,也就是8周,就是只剩2個月。”
“那你試著,再劃出那2格,這是你還能陪你父母最后的時間。”女孩眼淚再次撲簌撲簌地流了下來。手中的筆,已無法再提起。
另一個受訪女孩,細細一算,能陪母親的時間竟也不過3個月。
另一個受訪男子,一看到母親竟然只剩這些日子,恨不得現在就回家。
趁父母尚在,多打個電話,常回家看看,現在的他們需要我們,就像我們小時候需要他們一樣。別讓父母成為熟悉的陌生人~